品牌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品牌活动>>正文

樊建伟|在中国声乐作品中完成美育教育的绽放

2021年06月06日 22:07  点击:[]

    5月16日晚,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教师,樊建伟“中国声乐作品”艺术讲演独唱音乐会在汕头大学科报厅举办。

本次音乐会是建校40周年系列音乐会的第三场,也是艺术教育中心新引进教师系列音乐会的第四场演出。本次音乐会由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知行书院协办,中国光大银行汕头分行赞助支持。

此次音乐会的曲目全为中国经典艺术歌曲,曲目涵盖中国诗词,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歌等,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值得指出的是,本次音乐会一改传统“只有听”的音乐会固定模式,加入了专业音乐人——王岩老师的讲解,与专业演唱者——樊建伟老师的演唱相辅相成,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可以听可以学”的艺术讲演音乐会。

导赏

王岩

汕头电台资深节目主持人。广东省音协、省合唱协会、省流行音乐协会会员,汕头市音协主席团成员,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潮语歌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汕头市爱乐合唱团艺术策划;历任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


独唱音乐会即将开始。樊建伟老师倚靠钢琴,微微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空气中流动的音符。伴随轻扬的钢琴声,一首黄自先生作曲,采用白居易的诗作为歌词的《花非花》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

从婉转清丽的传统古诗词到形式自由的近代新诗,再到具有民族风格和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谣,多种风格的曲目不断碰撞出艺术火花,展现中国声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在音乐会尾声的特殊环节中,樊建伟用一首黄自先生的《踏雪寻梅》活跃起现场气氛,全场观众同他一起打节拍。主持人王岩和他的妻子余帆带来本地歌谣《过番歌》,为音乐会带来了潮汕风情。

樊建伟老师最后带来返场曲目,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作为音乐会压轴,为此次活动留下深远意蕴。

音乐会结束后,知行书院采访了本次音乐会的主角——樊建伟老师。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的音乐会,我觉得是‘绽放’。”提到演出,樊建伟有些激动地点了点头。

樊建伟学习声乐已有十余年。出于一直在国外留学的原因,他没有机会向外界系统地呈现中国声乐作品。此次,在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和知行书院的共同筹备下,樊建伟顺利地完成了独唱音乐会,也完成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次精彩“绽放”。

“把传统词曲唱出来,让那一首首词更具魅力和生命力了。” 对现场听众万杰瑜来说,传统诗词与钢琴的结合让她感到很是新奇。

艺术歌曲源于欧洲,歌词采用高度文学性的诗歌,钢琴和人声的关系则更像是恋人,相互依恋,相互扶持,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新文化运动以后,萧友梅博士将德语的lied”翻译成中文,艺术歌曲正式被被引入中国。青主先生、黄自先生、赵元任先生等中国第一批专业音乐从业者大胆的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古诗词、新诗以及传统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的艺术歌曲没有照搬西方的创作精神,”樊建伟上扬的嘴角掩盖不住言语间的骄傲与自豪,“前辈们将来自西方的艺术中国化、民族化,这正是伟大之处。”


樊建伟《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课程上的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杜婷同学对此深有体会。她在互动环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兼容并包、可以和多种文化融合的。”杜婷呼吁大家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热爱具有蓬勃生机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也是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董学民常提到的一点。他提出,“教师要把教学的讲台站好”,通过不断丰富美育课程的方式来提升汕头大学的艺术氛围。

董学民博士指出艺术作品与时代之紧密相连,中国声乐作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是历史的明镜、未来的瑰宝,对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高远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实际的行动。在汕头大学建校40周年系列音乐会之外,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也将同知行书院联合举办“知音有你”歌手训练营,依托书院资源将书院美育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并在活动中不断强化师生的文化自信。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把艺术教育做好。”董学民博士表示,艺术教育中心将和知行书院密切合作,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打造出汕头大学的艺术教育品牌。


上一条:周宇独唱音乐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回顾‖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李婕老师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

关闭